中金:复合铝箔产业化处早期阶段 成本下降空间或有限


(资料图片)

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,电复合集流体包括正极复合铝箔和负极复合箔,两种材料都具备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优势,但是在成本方面具有差异性,而成本是决定其能否大规模量产的核心依据。该行认为,当前阶段复合铜箔已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,复合箔渗透率提升取决于以下两点均衡:一是复合铜箔对安全性提升是否彻底;二是复合箔降本空间。在现有工艺条件下,复合铝箔可能尚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。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: 复合铝箔具有高安全、高能量密度、高成本等“三高”特征。 复合铝箔是通过真空蒸镀工艺在6微米PET基膜上下表面各镀1微米铝形成的“三明治”结构,在安全性提升方面优于复合铜箔,但是在成本方面存在“短板”。(1)高安全:理论上,正极对安全性影响更大,但是正负极集流体其中一侧替换后,即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;(2)高能量密度:复合铝箔可提升重量能量密度,但幅度逊于复合铜箔;(3)高成本:该行认为,当前复合铝箔理论量产成本是传统铝箔的5倍左右,工艺路线决定其降本空间较为有限;而复合铜箔量产叠加设备效率提升后,或有望较当前电解铜箔具备15%以上的成本优势。 降本空间受限是制约复合铝箔渗透率提升的关键。 结合产业链调研,该行测算现有工艺条件下,复合铝箔理论量产成本约为3.2元/平米,是传统铝箔的5倍左右,其中设备折旧占比约60%-70%,能耗占比约20%。因其单次为纳米级沉积,需反复蒸镀至少十几次,生产效率相对较低,设备折旧及能耗(电费)成本难以通过规模效应大幅摊薄,理论降本空间有限。

关键词: 上下表面 相对较低 生产效率 研究报告 设备效率